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4年)
发布时间:2025-03-01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学科简介

依托1949年始建的山西大学生物学科,本学科2003年获食品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1年获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8 年成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2)研究方向与特色

山西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目前有3个研究方向,分别是:食品科学与安全、食品营养与保健、农产品加工与粮油工程。各方向分带头人分别是:仪慧兰、张国华、张丽珍。近年来,学科瞄准国家和山西重大战略需求,培育出多个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平台和团队,在食品生物技术、功能食品、环境生物医学等交叉学科领域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3)师资队伍和培养条件

经过多年建设,山西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现拥有33人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9人,山西省优青2人,博士化率达93.9%。年龄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78.8%。最高学历来自国内外其他单位的占72.7%。

学科拥有国家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国家级科研平台,“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杂粮与预制菜)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太原中心”、“全国农产品品质规格营养功能评价鉴定太原技术中心”和“绿色食品高质量创新发展太原技术中心”3个部委级科研平台,山西大学杏花村学院、山西酿造产业研究院及山西大学“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创制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有多个校外实践基地,为高质量完成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条件。

二、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条件建设、科学研究工作、招生与培养等工作取得的成绩。

(1)师德师风建设

全面落实教育部和学校关于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设,根据学科特点,出台《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教师师德师风评价考核细则》等制度,建立个人师德档案,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明确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促进学科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结合本学科特点精心打造学科文化,扎实推进德育文化的营造,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关心学生的成长轨迹。

(2)研究生奖助制度建设

制定和完善了《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细则》、《研究生临时困难补助》、《研究生“三助”工作管理办法》等奖助制度,为公开、公平、公正的开展评奖、评优、资助工作打好了坚实基础。研究生奖助覆盖率达98%,实现了生活保障、奖优、助困的有机结合。  

(3)师资队伍建设

本学科继续优化师资队伍,注重学缘结构,在人才引进和梯队优化方面做出了一定成效。2024年,学科有3名年轻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基于已有的研究方向和基础,结合服务山西地方经济发展和特色食品产业提升的需求,引进来自江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学院等相关专业优秀博士5人,加强酿造、功能微生物、杂粮产品研发方面的学术能力。不断优化学科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学科影响力,积极培育本学科优秀教师团队。根据现有的研究方向和团队,结合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引导年轻教师相互交流和了解,组建科研大团队开展重点项目联合攻关,经过创新团队的建设,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优化团队配置,动态调整学科团队师资队伍,联合科研攻关能力明显提升,学科团队教师充满活力。

(4)培养条件建设

立足我省实际,结合学科基础,本学科多名老师深入企业,帮企业解决问题,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践基地,拓展了学生培养途径。团队老师积极争取各类科研项目,提供了学生科研实践的机会。学院日渐完善的大型仪器平台提供学生实操机遇。老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丰富研究生培养过程,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2024年,山西大学杏花村学院开放课题基金继续实施,培育酿造产业科研团队。作为综合性院校,校内多学科内容丰富的学术讲座,开拓了学生的学术视野。

(5)科学研究工作

2024年,本学科团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合作项目近20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在葡萄保鲜、杂粮产业、功能食品、益生菌、光电传感与食品分析等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科研项目有力支撑了研究生培养工作,全部在校生参与老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多名学生参加学术会议交流学习,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竞赛和行业协会举办的专业知识技能竞赛,获得了多个奖项。

2024年,团队承担的山西大学杏花村学院开放课题基金项目取得多项成果,承担的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科研攻关项目进展顺利,取得显著成效,围绕酿酒过程微生物群落演替分析(微生物发酵)、酒品质检测(质量检测)、酿酒原料高粱和豌豆品质特征及其鉴定(原材料)的5个项目,8月份通过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顺利通过中期考核,有力促进了校企进一步深入合作。

(6)招生与培养工作

2024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学位点招收硕士研究生16人,其中2名免试推荐,其余为第一志愿录取。2023年招生17人,学业正常。2022年招生17名,目前1人直博,其余16人学业正常。2021级招收硕士研究生18名,其中1人直博,1人因健康原因休学,其余16名同学学位论文外审合格,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获得工学学位。学生在校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3人获国家奖学金。有1名毕业生中经申请考核进入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余学生走向工作岗位。

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学院完成了发酵工程专业本科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工作有序进行。

面向国家和山西创新发展需求,依托综合性院校学科齐全优势,构建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的整体培养方案,强化社会实践育人。结合学科特色,积极培育实践育人项目,提升育人成效。依托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研究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科研素养。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需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

近年来学科引进多名青年教师,他们来自不同学校,教育背景和科研实力不同,短期内难以形成合力。为此,需要通过引导和交流,增加相互了解和信任,组建科研大团队开展联合攻关,经过创新团队的建设,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

(2)缺乏资金支持

资金不足是限制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本学科与周边省份其它高校食品学科差距加大的一个原因。

四、学位授权点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针对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年度建设改进计划,包括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等。

通过引育并举方式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或引进本学科高层次人才,扩充人才队伍,优化师资结构;继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体制,加强思政建设,利用山西特色产业优势和产业合作项目,培养有特色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利用学院大型仪器平台,构建本学科仪器共享平台,努力在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平台方面继续寻求平台建设突破;依托本学科优势团队,山西大学杏花村学院和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研究院,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深入地市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拓展社会服务和企业服务功能。

依托本学科筹建山西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引进高层次人才1-2人,促进专利成果转化2-5项。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8-2018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skxy2004@sx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