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
生物学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2年)
发布时间:2023-04-27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山西大学生物学学科创建于1949年,是全国高校较早设立的生物学科之一,2005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包含7个二级学科。几十年来,本着“立足山西,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建设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重点,队伍建设为核心,人才培养为根本,国际交流为桥梁,不断凝练方向,优化队伍,提高质量。生物学学科经过多年建设,现拥有一支120人高水平师资队伍,包括教授32人、副教授66人,博士化率达92.5%;获批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1项。

学科在谷物活性分子、生物医药、组织工程、水华防治、重金属污染等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并且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及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化需求,取得了一批具有开发前景的技术成果。

在最新的ESI排名中,本学科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两个领域新晋全球前1%。本学科拥有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色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实验室,生物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核酸生物农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洗涤剂用碱性蛋白酶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山西省1331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物精准分子育种山西省科技创新人才(青年)团队等一系列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简介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生物学学科的专门人才。注重硕士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要求是: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具体培养目标:1)理论与技术:掌握生物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与研究领域有关的现代生物技术;2)科研能力: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工作;3)文献阅读: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动态;4)工具:熟悉计算机应用,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5)论文撰写:具备科学论文的写作能力;6)工作:能从事科研院所及高校系统的科研、教学和技术研发工作。

根据国家及我省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结合本单位导师专业特长等情况,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设以下七个二级学科方向:

1、植物学

以经典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各个层次上研究生物的多样性,分析珍稀濒危物种的产生原因,建立珍稀濒危物种的评估体系,寻找其种群保护和恢复的有效途径,为资源生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以地方油脂植物、香料植物、药用植物、花卉植物和湿地植物资源等为研究对象,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手段,研究其活性成分,筛选优良品系,提高其抗逆性,建立规模培养的方法体系,为资源生物在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加以开发提供科学保证。

2、动物学

运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和方法,开展动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有:昆虫分子毒理学、表皮代谢调控机制及RNA干扰效率及其分子机理研究;基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对医学及农业的作用,研究动物的适应生物学与多样性,揭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为绿色环境保护、疑难疾病防治、现代农业创新做贡献;探索蚧虫等农林害虫人工强化的生物防治新途径;动物系统发育及其与植物互作研究;动物生态学及野生动物保护等研究。

3、水生生物学

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系统学、分子进化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水生植物和动物在水体生态中的功能和作用及其净化修复水体的利用;以水生模式生物以及重要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探讨生物发育的变化过程及对环境适应的分子调控机理;在种群、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水环境有毒污染物对水生态系统的效应、污染物的代谢机理、生物标志物,为评价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提供依据,并建立水体污染物的新型监测技术。

4、微生物学

应用生物技术手段,从分子水平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规律,阐明其遗传与生理机制,并进行发酵工程理论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研究微生物的资源分布、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学特性,开发可应用的微生物种群,分析环境污染与防治、三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和清洁能源开发中的微生物活动规律,并开发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提供环保技术服务;研究微生物细胞结构、代谢途径与调控方式、个体与群体生长规律、发育与分化等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理论及应用技术。

5、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领域之一。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与手段,对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以及肿瘤细胞,结合分子生物学,在结构与功能、信号传导、抗氧化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以动物或植物为材料,探讨非生物因子胁迫对动物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生物适应环境、响应逆境胁迫的细胞分子机制;以区域肿瘤多发疾病为对象,在分子水平探讨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及肿瘤细胞耐药的分子机制,探讨天然产物及其化合物的抗肿瘤新药作用及机理。

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对细胞内重要的功能蛋白基因进行分析,研究其基因表达调控特点、遗传密码的使用及其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应用核磁共振、CD、荧光、分子排阻层析以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等手段,开展重组蛋白理化性质研究,探讨在体外及体内环境中蛋白相互作用。运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植物基因的功能,从而揭示调控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人体在正常与疾病状态下,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细胞与整体的效应,重大疾病及细胞重要生命活动有关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研究。

7、遗传学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同时研究因遗传异常导致疾病的机制。继承经典遗传学研究技术与思路,应用遗传学新技术和新理论,结合生物学和医学最新技术和科学研究成果,兼并应用生物医学和其它新生的遗传学交叉学科的研究发现与进展,依托先进的科研平台,目前主要开展医学遗传学探索性与前瞻性基础研究和高水平应用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人类重大疾病易感性遗传学机制研究;人类罕见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和新生儿遗传缺陷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干细胞的转录和表观遗传动态机制与多向分化胚胎干细胞的表观遗传作用机制研究;以及遗传疾病的诊断、产前诊断及治疗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等应用性研究。

(三)研究生规模(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2022年,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取得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等成效。

2022年生物学科研究生招生博士30人,硕士301人(其中学术学位160人,专业学位141人)。组织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并获得学位,博士15位,硕士181位。获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硕士学位论文4篇。

获批山西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研究生创新项目博士5项,硕士14项。获批山西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项,研究生创新项目博士6项,硕士39项。完成2022年硕导招生资格审核,2023年博导信息采集与招生资格审核。制定学院2023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工作细则和招生目录。严格认真完成2021级研究生开题,2020级研究生中期考核。

开展就业工作精准规划和指导,设计问卷调研就业意向,掌握学生就业思想动态并提供分类指导;创立学生职业发展协会,以学生生涯发展和求职指导为学生活动主题,在学院微信公众号创办“小职说职”专栏,力求以专业实践为驱动,引导学生树立合理就业观念,将小我融入大我,用青春践行责任。截至2022年10月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3.92%,毕业生就业率得到显著提升。

(四)研究生导师状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

一院三所共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14名,其中38名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22年度张国华、赵小明、刘琪三位青年教师晋升为教授。对现有专业技术岗位的空缺情况进行了增补,张永杰教授聘任三级岗位,孔冬梅、董丽、落继先三位副教授聘任五级岗位,丁国斌、韩彦莎、刘娜、刘旦梅、刘晓健、李晨、李建国、许鹏八位副教授聘任六级岗位,张丽萍聘任实验系列六级岗位。师资力量水平进一步提升。2022年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博士生导师5人、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1人、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4人。

二、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情况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秉持“办好的教育,做有用的学术”理念,着眼学生发展需求,坚持“三全育人”,按照“五个三”工作布局,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研究生日常管理全过程,不断推动研究生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1.开展“请党放心 抗疫有我”生命科学学院思政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线上朗诵活动、趣味悦跑活动、抗疫主题线上书画展、抗疫专题科普讲座、抗疫征文活动,此次系列活动2000人次参加,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团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了广大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2.举办“百廿华诞 生科礼赞”庆祝山西大学建校120周年生命科学学院发展大会。2022年我校迎来“双甲子”华诞,也是生命科学学院建院73周年。生命科学学院在新时代也实现了新发展新跨越。在活动的策划、举办过程中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师生同参与共见证,每个人都深感责任光荣、使命伟大,都愿意成为新征程的奋斗者。庆祝活动成为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思政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落实情况

整合全院老师构建基层教学组织,成立课程教学团队,推选成果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任课程负责人,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课程为单位,定期开展教学内容衔接、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理念更新等教研活动,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整体的教学效果;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专业课程的课堂思政新方式、新方法,实现教书育人与科研育人的衔接融合,确保课程思政在每一门课程中得到有效落实,取得了良好效果,于2022年获得全省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三)研究生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开展研究生入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毕业生党员“最后一堂党课”等活动,在学生成长的关键节点,落实“立德树人”宗旨,夯实育人成效。建立以学科方向为单元的虚拟党支部试点,把教工党员、研究生党员和本科生导师对接的本科生党员融合在一个虚拟党支部中,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和科研训练传帮带的作用和优势。推动导师引领、朋辈共进的党建工作,师生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凝聚爱党爱国的价值共识,在攻克技术难题中锤炼坚毅的科研品格,在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主题活动中增进师生情谊,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导学思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举办 “导师有约”、研究生“学术五分钟”演讲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充分发挥导师育人首要责任,形成良好的导学关系和学生乐学善学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日常管理服务情况

除了完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及日常管理等工作,还举办院领导接待日活动,听取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规范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为研究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工作,创造更好的学习、科研环境;定期邀请知名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开拓学生科研视野,共计参加220余人次;开展多场线上线下学术交流和讲座报告,积极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进行联合培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1、基本知识:包括宽广的学科知识和宽广的实验途径的交叉学科知识。什么是宽广,如何做到宽广,是很关键的。我们今天的研究生,入学时绝大多数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所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都需要训练。

2、研究技能:包括4个方面,思考清晰的能力(有效地口头表达和写作交流能力),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能力,文献阅读、评价和综合能力,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

3、创新能力:在1和2的基础上,研究生培养需要达到的目的:选择重要科学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两条是产生创新思想的条件,也是研究生培养的目标。

各课题组定期举办基础知识和最新文献阅读为主题的研究组会议(journal club),以及实验工作进展汇报为主题的工作进展汇报(lab meeting),通过老师点评,学生汇报进展,讲述文献,广泛交流等方式拓宽知识面和对实验技能的基本了解,督促学生研究工作的推进,并集思广益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科研资助体系:研究生主要以参与导师基金的研究工作进行学术训练。同时,部分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还主持了省级大学生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训练。

(二)导师选拔培训

2022年为了进一步加强一院三所院硕、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硕、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管理、招生等工作,不断提高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和山西省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以及《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及招生工作细则(试行稿)》、《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一院三所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及招生工作细则(试行稿)》。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新增博士生导师12人、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6人、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17人。完成了2021年硕士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2022年博士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完成了2021年博士生导师信息采集工作。

为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和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增强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导师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能力,保证和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组织2021年新增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参加山西大学2021年研究生导师培训会议。

(三)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长期以来,广大导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学位点始终以《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共山西大学委员会办公室、山西大学校长办公室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规范指导行为,努力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优秀导师。

(四)学术训练(专业实践)情况

为落实研究生培养相关文件精神,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畅通分流渠道,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山西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及分流淘汰管理办法(试行)》,生物学科于6月至7月组织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工作,全部合格,于11月组织了2021级硕、博士研究生完成了开题报告考核工作。

在山西大学第五届研究生“学术五分钟”演讲比赛总决赛中,生物学科共5名研究生进入决赛,生命科学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获批山西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研究生创新项目博士5项,硕士14项。获批山西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项,研究生创新项目博士6项,硕士39项。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获奖多项。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研成果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与多家企业推进深度合作,与汾酒集团公司签订“汾酒发酵微生物的控制”项目协议。与滨州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核酸农药创制与产业化”合作协议。在安泽县成立生命科学院松花粉科研延伸平台。

(五)学术交流情况

2022年,举办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国际合作项目发展成效。

为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学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大学杏花村学院主办,山西省生物技术院士工作站、山西大学科技工作者之家承办的“精准育种关键技术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为庆祝山西大学百廿华诞、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生命科学学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山西大学120周年校庆科技发展论坛——生命科学学院分论坛。学院特邀请生命科学学院知名校友,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卢欣教授(国家杰青),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学院院长常明昌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永华教授(国家杰青),在线上作学术报告。

生命科学学院校庆系列科普讲座于云端开讲。郭东龙教授作了题为“生命的色彩”的报告。谢树莲教授以“花卉点滴”作了学术报告。生物学科的师生近220人参加讲座,使大家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修养。

2022年共举办了12次生命科学交叉学科青年学术沙龙,每期沙龙特邀校外杰出专家1位和校内优秀教师1位。增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青年教师共同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激发青年教师学术热情和潜能,全面提升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

(六)研究生奖助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资助金额(万元)

资助人数

资助类型

1

国家奖学金(博士)

6

2

奖学金

2

国家奖学金(硕士)

20

10

奖学金

3

学业奖学金(博士)

40.9

55

奖学金

4

学业奖学金(硕士)

201.8

538

奖学金

5

研究生助教助管

5.04

19

助学金

6

研究生困难补助

12.6

90

助学金

7

价格补贴

1.074

179

助学金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措施

本年度学位点在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进步、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开展改革创新情况。

通过省“1331工程”提质增效建设计划项目促进生物学博士一级学科全面建设,建成服务大生科的公共仪器平台。

本学科进一步强化学术交流,举办国际会议、学术研讨、学术讲座、校友分享、产业论坛等40余场。

助力学科发展,提高教学及科研水平。获批“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核酸生物农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及“作物精准分子育种山西省科技创新人才(青年)团队”。获批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杂粮与预制菜)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太原中心”。“特色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在山西省科技厅2020和2021年度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优秀”。为推动学科建设发展,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需要,学科特成立“山西特色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中心”,“微藻双碳综合利用创新研究中心”,“ZY(卓越)交叉创新研究中心”,“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绿色毒理生态与适应生物学研究中心”。

2022年,学科继续加大力度与企业合作,科研成果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学科加强与汾酒集团的科研合作,积极参加汾酒集团的科研招标项目,获得汾酒集团六个项目总经费近400万元支持,同时完成白酒酿造实验室的建设。学科与安泽颐膳堂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成立生命科学学院松花粉产业科研平台基地协议。学科与汾阳市杏花村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就汾阳市企业用工、科学研究等方面召开线上对接会,取得积极的效果,为搭建学生就业和教师科研如何服务地方两个桥梁做了工作。学科谢树莲教授组织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大学环境科学学院与运城市盐保中心合作,成立“山西大学教授工作站暨山西大学盐湖生态系统研究科研工作室”。这是深化市校合作的良好开端,也是第一次从科学保护盐池的角度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之举。此外,学科在清徐美锦集团挂牌成立山西大学生命科学院老陈醋产业科研平台延伸基地。

五、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分析及改进措施

2023年,学位点将进一步构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学科体系,以一流学科建设促进一流专业建设,推进专业学位建设。结合山西大学杏花村学院学科建设和产学融合,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发展。

2023年,学位点将强化学科团队建设,着力提升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申报。积极与校内外科研院所及企业联系,拓展横向课题的申报空间。支持教师加强同国际同行的合作,积极申报国际合作项目。提高科研成果产出能力,争取发表高水平论文20篇以上,力争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项2-4项。加大与地方特色企业的合作力度,与1-2家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推进专利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发展。

2023年,依托学科专业优势,进一步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培育优良教风学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三全育人”。引进2-3名高端杰出领军人才,选派3-5名学术骨干到外访学或进修。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教改项目,推动教学改革。完善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给予学生精准就业指导,助力实现高质量就业。依托学院融媒体中心,推进学院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学生思想阵地建设,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8-2018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51)7010599 传真:(0351)7018397
E-mail:skxy2004@sx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