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是一切生物细胞的基础。绝大多数蛋白质保有活性发挥功能,依靠蛋白相互作用。因此,蛋白相互作用成为近二十年来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经有多种方法用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如酵母双杂交法、免疫共沉淀法、双分子荧光互补法、荧光能量共振转移法等等。在这些方法中,酵母双杂交法由于操作简单、成本便宜,在大多数研究中作为首选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而在实际细胞生理活动中,往往是超过两个蛋白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发挥功能,如对于一对互作蛋白X与Y,是否蛋白Z的存在会抑制互作或作为桥梁将X与Y连接起来促进互作。利用GST pull-down技术可以探索多蛋白互作问题,但对蛋白表达及纯化提出很高要求,因此,仍需构建方便易行的多蛋白互作检测系统。
为解决这一问题,生命科学学院张犇研究组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Rucha Karnik团队合作,从基于泛素化的杂交酵母蛋白互作检测系统(mbSUS)出发,构建可以通过改变第三蛋白水平,检测对诱饵与猎物蛋白互作情况影响的Tri-SUS系统。该系统继承了mbSUS法的优点,简便易行,可同时用于膜蛋白及可溶性蛋白互作研究,假阳性率小。在该系统中,利用Gateway重组技术多基因一步克隆思路设计载体,减少转化所需质粒数,同时使第三个蛋白表达在诱导启动子下可控,可以检测第三个蛋白表达水平对诱饵及猎物蛋白互作的影响。利用该系统,已验证拟南芥SEC11蛋白与膜转运蛋白SYP121竞争与钾离子通道KC1的互作,钾离子通道AKT1可以介导KC1与蛋白激酶CIPK23间的互作。2020年12月,相关研究结果以山西大学为第一单位,张犇教授为通讯作者发表在植物学权威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IF=6.902;https://doi.org/10.1093/plphys/kiaa039)。Tri-SUS系统将mbSUS法检测一对蛋白间互作的能力扩展到检测三个蛋白间互作关系的水平,将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一个有力的工具。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