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生命科学交叉学科青年学术沙龙12月9日中午在我院顺利举行。生命科学学院乔明强院长、王兰教授、谢树莲教授出席了本次沙龙,生命科学一院三所青年教师和在读研究生四十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本期沙龙上,应用生物研究所青年教师张婷婷博士和生命科学学院刘琪博士分别作了题为《飞蝗胚胎表皮发育调控机制及进化初探》、《中国淡水硅藻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报告。报告内容引起了参加沙龙的师生们的极大兴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昆虫是地球上已知种类最多的动物门类,卵作为昆虫发育的重要阶段,具有多次表皮形成和降解过程,受到蜕皮激素的调控,是研究早期害虫防治的理想时期;同时不同昆虫卵的发育和调控也是研究动物进化的重要材料。因而,卵内表皮的形成和调节机制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张婷婷博士所在的应用生物学研究所团队,在昆虫表皮发育和调控领域具有多年积累,解析了飞蝗若虫表皮发育中几丁质合成、蛋白质合成和脂类代谢等多个方面的形成机制,为飞蝗的防治提供众多分子靶标。此外,围绕卵内表皮形成和调控,该团队与华南师范大学李胜教授合作,以昆虫不能合成蜕皮激素20E的前体物质胆固醇为出发点,围绕胆固醇的从头合成途径,通过多学科的交叉互融,系统揭示了动物界胆固醇从头合成途径的整体进化模式。同时明确了卵内表皮的发育和调控模式,建立了依托CRISPR/Cas9系统的飞蝗基因敲除和插入技术平台,为后续深入研究昆虫卵内表皮的发育进化和环境适应打下基础。此方面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昆虫发育调控与进化和对环境适应的关系,并推广于农业生产实践,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张婷婷博士作报告
硅藻是一类单细胞的真核藻类,它具有硅质化的细胞壁,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初级生产者。由于硅藻有硅质化的细胞壁,可以在地层中保存上百万年,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很广的分布性,且不同种类有不同的分布,因此硅藻在生态学、环境监测、古生态学等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硅藻是产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类群,从其体内提取的DHA和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有望代替目前的深海鱼油,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刘琪博士的讲座围绕她多年来的研究工作,即山西、西藏、云南等地的硅藻区系分类研究,冠盘藻科的系统演化研究,硅藻的资源利用而展开。报告内容对于硅藻的应用研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刘琪博士作报告
我院于本学期推出了生命科学交叉学科青年学术沙龙,旨在增进青年教师之间相互了解、促进不同学科方向之间进行交叉合作、提升科研实力,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沙龙推出后,受到了广大青年教师的欢迎。沙龙每2周举办一期,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7期。
参加沙龙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